“上善若水”——《道德经》带给我们的智慧”侧记

2017年4月6日,珠海画家金阳先生应邀来到UIC,与师生们畅谈《道德经》中“上善若水”的智慧。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伍鸿宇博士主持,吴清辉校长出席并赠送纪念品。

(吴清辉校长出席并赠送纪念品)

金阳先生从十多年前开始研读《道德经》,并坚持用从《道德经》中悟出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创作,也由此,他自成风格的重彩画、书法和诗词,均有建树,画作被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收藏。近年来,在朋友们的要求下,他每周与朋友分享阅读《道德经》的心得体会,深受欢迎。

(金阳先生为同学们讲解《道德经》)

讲座一开始,金阳先生赞赏了UIC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。他说,现在的学生很幸福,学校举办了各种讲座,组建了各类社团,搭建多种交流平台,让同学们可以学习传统文化,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,这些在过去都是难以想象的。接着金阳先生提出,古语云“师者,传道受业解惑也”,教育不应该局限在教授知识、技术等层面上,而应该“传道”,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。而在同学们走向社会的时候,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,尤为重要。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,就蕴藏在“上善若水”四个字中。

(同学们认真听讲)

接下来,金阳先生结合《上善若水》篇的原文,阐述水的特性,启发同学们思考当中蕴含的行事为人准则。第一是“利万物”。水滋养万物,泽被众生,做人也一样,不要自私,要做一个仁爱有德的人。第二是“不争”。水虽然造福万物,却不与万物争高下,安静地处于众人都厌恶的“低处”,最终成为广阔江海。人际交往当中,人也应当保持像水一般谦逊的心态,不争名夺利,虚怀若谷,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和欢迎。第三是“包容”。常言道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,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成其博大深广。这意味着人要有宽广胸怀,有过人气量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第四是“以柔克刚”。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莫过于水,但却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,这启示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,方能“水滴石穿”,达成目标。

最后,金阳先生指出,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“上善若水”的智慧了。但如果能做到老子所说的,像水一般去对待学习、对待工作、对待人生,便能养成良好的修养,内心满足,没有忧虑和忧郁。

(同学们认真做笔记)

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积极向金阳先生提问。有同学问道,“上善若水”在今天能否带来事业上的成功?金阳先生点出,现代人的成功和老子所说的成功已经不一样了。现代人看重的是名利,老子看重的是个人的修行,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。如果一个人建功立业,却忽略了思考生命的终极价值,终究是失败的人生。也有同学问道,做到“上善若水”在现代生活中是不是会吃亏?金阳先生答道,不要怕吃亏,不要拒绝善良,因为善良的人按照老子的观点,自己便是功德圆满,是成功的人生。

(同学们踊跃提问)

交流互动结束后,伍鸿宇博士感谢金阳先生接受邀请,为UIC师生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。也感谢在场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和提问。希望这场讲座之后,同学们能心怀善念,而个人的“善良”也会如同水一样,潜移默化,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他人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  文:吴蔚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图:杨勇/周春梅